找到相关内容357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零与形而上学——从数学、佛学、道学到现象学的有无之思

    它。   可是我们在这里仍然需要区分一下零的符号的制造和零的思想的产生。尽管零的符号既非中国制造,也非西方制造,这一点是中西方共同的;但仍然有一些差异间隔在两方之间。因为,中国早就有了关于零的思想,...明净,意味着不含任何染污和烦恼。“理体”在这里是指“心”。所谓“万法唯识”,便是这个“空”的另一面含义。   F. 于连曾把形而上学定义为“对世界的感性/理性的二重区分”[4]。这与海德格尔把感性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347372.html
  •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说明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说明   一、本目录内容区分为五大类: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密藏,五、撰述。前四类收译本,後一类收中国撰述。   二、四类译本均依佛学之体系而编次。经藏先列大乘...识别。   十一、第五撰述类以中国撰述为主,高丽、新罗学人之作在中国流行者亦酌量收入。   十二、依撰述体裁区分为章疏、论著、语录(拈古、颂古、评唱等附)、纂集、史传(地志等附)、音义(悉昙、法数...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3666683.html
  • 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论儒、佛二家的“意义”追求

    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论儒、佛二家的“意义”追求  冯达文  生命存在与心灵活动有多少重境界,如何划分不同境界,自是众说纷纭。  传统佛教对生命存在,曾作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区分。但是这里所指涉...、道的信念为依托,自不取佛教的境界规。如前辈学者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所作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四重区分’。其中“道德境界”便侧重于指涉儒家宗旨,“天地境界”则...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5167754.html
  • 宗教心理学在美国的复兴

    1900—1980)、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成果影响最人。奥尔波特在《个人及其宗教:一种心理学的解释》(1950)一书中,把成年人的宗教人格区分为“不成熟”与“成熟”两种...宗教之间的关系作山恰当的判断。马斯洛的《宗教、信仰与高峰体验》(1970),系人本主义与超个人心理学对宗教问题给予世俗化解释的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斯洛把宗教体验区分为“个人的宗教体验”利“...

    陈永胜 陆丽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15885423.html
  • 道宣律师与四分律之弘传——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四)

    “五部混而未分,二见纷其交杂,海内受戒,并诵法正(即昙无德)之文,至于行护随相,多委师资相袭,缓急任其去取,轻重互成截断,首乃衍慨披括,商略古今,著《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智首之弟子道宣,从智首受具足戒后,乃根据智首所著之《五部区分钞》,定其废立与同异,彻底整理律藏;此外又站在大乘、小乘判教之立场,判定《四分律》为分通大乘,以《涅槃经》扶律谈常的经义,判定《四分律》为大乘律,并引用了当时所盛行之...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12390718.html
  • 在生活中对话.在合作中对话

      在生活中对话.在合作中对话   新使者杂志访谈录   林淑芬   引言:宗教合作可形成正向的社会力量,更可藉由情谊的交流,免除因为理智的区分所导致的分别。   佛教界对宗教对话...,只要宗教没有为自己或他人带来生命的痛苦,我们就没有理由加以反对。   就算是有一些批判,多半也是针对杀生祭祀,或是阿利安社会讲求阶级区分的种姓制度等,这类会为其他众生带来生命痛苦的方式,才会加以...

    林淑芬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544790916.html
  • “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

    存在就是“使在”。  何先生区分了存在和存在者或者存在物。存在是一切事物的共性或者唯一的共同点。而共性又不是“共同的性质”。因为存在是一切性质的基础。存在物则是有条件的存在,就它们在某些条件下会变成虚无...105万字的《蒂里希选集》。麦奎利和蒂里希都是存在主义神学家,都受海德格尔的影响,换言之,都接受了海氏关于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分。  何先生又是一个好默观的学者,他对存在的反思使他更深入地认为作为一切基础的...

    王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3658468.html
  • 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首先说,对“一个感性世界和一个超感性世界”的区分,“正是长期以来人们称之为西方形而上学的那个东西的基础。”而后海德格尔借日本提问者的口说,“您指出了这种贯穿在形而上学中的区分,这就触着我们所谈论的那个危险的根源了。我们的思想——如果我可以这样叫的话——固然知道某种与形而上学的区分相似的东西;但区分本身以及它所区分开来的东西却不是通过西方形而上学的概念来得到把握的。我们说‘色’(Iro)和‘空’(Ku...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546600.html
  • 倪梁康: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 ( http://www.tecn.cn )   在“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的文字中,海德格尔首先说,对“一个感性世界和一个超感性世界”的区分,“正是长期以来人们称之为西方形而上学的那个东西的基础。”而后海德格尔借日本提问者的口说,“您指出了这种贯穿在形而上学中的区分,这就触着我们所谈论的那个危险的根源了。我们的思想——如果我可以这样叫的话——固然知道某种与形而上学的区分相似的东西;但区分...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3055941.html
  • 佛教二谛与科学真理——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

    无”的断灭见,依照佛陀随顺世间的态度来区分正世俗(正确认识)和倒世俗(错误认识)。唯识宗坚持世界的终极原因是众生的第八识及其种子。但唯识的四重二谛中,中间层次都是亦俗亦真谛,这意味着世人的认识也可是真理。此外,《成唯识论》区分了所遍计与遍计所执,不再将世人的认识都看作是虚妄分别。因此,从教理上说,中观应成派和唯识宗都包含了接纳科学、承认科学为真理的可能性。   关键词:佛教 二谛 中观应成派 ...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3360429.html